欢迎光临谈球吧体育有限公司官网!
钣金加工设备源头制造谈球吧体育官网将为您打造最优质的服务、最满意的态度。
全国咨询热线:021-36120068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百科

地标“建”证深圳成长

时间:2024-09-14 17:50:16 作者:小编 点击:

  “大亚湾是我们核电建设者的起点,中国的商用核电从这里出发……”站在大亚湾核电站前,中建二局的建设者乔述华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建设现场。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8年,是一个小渔村变身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从地王大厦刷新“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坪山会展中心创下“1个月1万平方米”的“深圳质量”,一座座地标“建”证了深圳的成长。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次年6月,一支来自中建二局的建筑队伍率先来到深圳。

  “当时的深圳就是一个小渔村,到处是荒草滩和鱼塘,村里只有一条街……”队员翟光恒回忆,那时的深圳,大家住的是茅草屋,走的是黄土路,百废待兴。

  城市要发展,人是第一要素,而“住”便是留人的第一步。刚刚进入深圳的这支队伍迅速建设了海沣苑、翠兰楼、翠竹楼等一批住宅项目,“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响彻这片热土。

  23层75米高的翠竹楼施工工期仅有18个月,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如何快?这支刚刚参加完唐山援建的队伍想到了在唐山陡河电厂180米烟囱施工中使用的先进液压滑模工艺,并将这项工艺创新应用到民用住宅楼施工中,大幅提升了建设速度。

  从1982年6月开工到1983年12月竣工,翠竹楼主体结构完成滑升只用了123天,首次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施工速度。

  彼时,对于蹒跚起步的深圳来说,想要快速发展,还面临着电力匮乏的困境。当时全广东省的电力装机容量仅为187万千瓦,工厂常常每周开四停三,建设核电站便成为解决用电危机的出路。

  1992年,国内首座在填海区域建设的大型电厂——妈湾电厂主体结构施工正式启动,这项工程用时不到20个月,成功实现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创下世界同类工程最快速度。

  走过拓荒的艰辛,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开始迈向新的发展时期。彼时,全国已迅速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如何继续领跑?

  在继续保持“深圳速度”的同时,致力打造品质工程,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便是位于“深圳第一路”——深南大道两边的地标建筑。

  约384米的地王大厦成为亚洲第一高楼,以最快“两天半一层”的“深圳速度”闻名全国。鲜有人知,彼时,这个结构高度的施工测量在国内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时任深圳地王大厦钢结构项目的测量负责人、现任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的陆建新摸索出了办法:采用传统的经纬仪观测与激光投点量距两种测量方法建立双观察复核系统。这一方法成功控制钢柱总垂偏内倾25毫米、外倾17毫米,创造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的奇迹。

  距离地王大厦不远处,有一座八边形超高层建筑,这就是世界第一高钢管砼大厦——355.8米高的深圳赛格广场,也是首座我国自主设计投资的超高层建筑。

  3.3万吨的用钢量,两万件钢构件,俨然一个“钢铁巨人”!将这个钢铁巨人连接起来的是21万套高强螺栓,38万颗栓钉和总长度达80公里的焊缝,焊接工程量之大、焊接质量要求之高是其他结构工程所不能比拟的。

  站在赛格广场顶层向西望去,有一处建筑分外抢眼,它呈现了大鹏展翅的造型,这就是深圳市民中心。代表大鹏翅膀的蓝色屋盖总重量约9000吨,面积达6.4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大小,是全国最大的异形曲面钢结构大屋盖。

  如果用“敢闯”来形容深圳经济特区前期发展的话,那么“敢创”便是新时代深圳发展的关键词。深圳建设者不断探索新技术,用高速度、高品质助力深圳更上一层楼。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刷新了“国内第一立焊”“国内第一仰焊”“国内第一厚焊”等施工技术新纪录。

  新纪录的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难题。平安大厦在建设中使用4台大型动臂式塔吊,须附着在井筒的外壁上,并逐步爬升到600米高空,这一做法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

  为了确保这4个庞然大物安全地附着,同时又稳又快地“攀岩”,中建钢构团队研发“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4台塔吊不仅稳稳地附着在井筒的外壁上,而且每次爬升都比传统方式快3至4天,25次爬升为项目节省工期多达96天。这项技术在国内其他超高层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摇篮,深圳先后孵化了华为、腾讯、大疆等明星企业,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位于南山区的腾讯滨海大厦是腾讯启用的全球新总部,这座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内部相当于一座垂直城市,由两栋塔楼和三道连廊组成,寓意“互联互通”。

  如何在两栋超高层中架起总重量相当于3座埃菲尔铁塔的结构桥梁?要打造这样独特造型的建筑,就必须创新技术。项目经过讨论研究后决定采用液压同步整体提升技术,“这就好比用一个巨人之手,把已经在地面组装好的连廊直接提升到高空。”项目经理朱早孙解释这项新技术。

  不同于过去小体量的低空提升,这次体量大、高度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项目引入BIM技术,通过电脑模拟了整套施工流程,确保提升精准度。虽然今天BIM技术已经推广普及,而在2013年,用BIM还是新鲜的探索。

  对深圳人来说,创新已是一种习惯,不只是理念、技术和行动,更是一种文化新生态。这对生在深圳、长在深圳的黄嘉民来说也不例外。刚刚毕业一年的他是坪山会展中心的一名技术员,这个EPC装配式项目正在创造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占地8.7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建设工期仅8个月,比同类项目快了3倍。

  “施工现场上万个构件,每一个构件安装在哪里?光靠人脑记肯定不行,我们每个构件都有独特的二维码身份证,扫一下就知道它的信息,该去哪儿一目了然!”黄嘉民提起这个“新招”颇为得意。速度奇迹诞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新技术,更是创新建造模式——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整个建筑的模块早已在工厂预制完成,到了现场只用“组装”成型。

  装配式建筑已是一种新的趋势,在这一新兴领域中建二局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目前已在河源投资建设装配式工厂,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标签: 栓钉标准